当前位置:新闻中心
    时隔十年,文峰塔再度大修
    2012-03-13
    新华报业网讯  运河汤汤,宝塔巍巍。时隔十年,扬州古运河畔的明代宝塔文峰塔六月又开始了大修。此次大修,不是就塔修塔,而是文峰寺宗教文化工程整体开发的开始,完工后文峰寺将成为扬州最大的明代建筑群,而作为扬州保存最好最大的明代建筑,文峰塔将为大运河申遗添上重要一笔。
      文峰塔将头回刷上“国漆”

      昨天,记者来到文峰塔下,只见塔身已包裹得严严实实,脚手架又高又密。工人们在塔上讲话,就好像天上传来的声音。

      江都古建公司工程师李宝遐介绍说,文峰塔是江苏省保存最好的一座明塔,但是由于风雨侵蚀,屋面瓦脊出现了断裂脱落,墙面出现空鼓,木制的栏杆、构件、封檐等也已松动、摇落,地面的部分方砖也有损毁,如果不及时进行修复,就会对古塔的安全留下大患。

      这位曾参与扬州天宗塔、栖灵塔修造的老木匠,对文峰塔最有感情,他说,“那些(塔)都是现代复建的,而文峰塔是明代的,已有了500年历史,它有生命,也更有神韵。”

      据介绍,本次大修,最主要的就是在所有木作上全部刷上纯天然的“国漆”,而不似以前用化学调和漆,那样过两三年就脱落了。这样既可以尽显古建筑的原汁原味,也可以使其保留的时间更长。

      所谓“国漆”,是一种天然生漆,取自森林中的一种生漆树,经人工从漆树韧皮层割切乳液汁,是一种无毒绿色环保纯天然涂料,具有独特的耐久性、耐酸、耐水、耐土壤腐蚀等,常温自干,最适合用于文物寺庙古建筑。而此次文峰塔刷“国漆”是新中国成立后,历次大修头一回。

      将成城市景观新生节点

      对于此次大修,文峰寺住持能度法师心情极为复杂,因为宝塔要修,庙中又无钱,不得不像当年镇存和尚一样到处化缘;但是,他对文峰寺的前景又充满了信心。他说,唐代扬州与长江近在咫尺,前人将长江和扬州相连处的运河建成“之”字形,称为“运河三湾”,“三湾抵一坝”,让河

      水自然得到缓冲,不再凶险,在此建塔,有“宝塔镇河妖”之说。文峰塔的建成将文化、宗教、民俗合而为一,在扬州具有观赏性和文化性的双重意义。

      此次文峰塔大修,是整个文峰寺开发的一部分。能度法师将新开发的文峰寺描述为“二轴二带一点”,所谓二轴,其一为沿山门—大雄宝殿—藏经楼的宗教游览轴,其二为沿照壁—文峰塔—塔院的文化游览轴。二带,其一为寺院内沿着运河边的景观保护带,这一带寺内仿古建筑将从低矮向高大转变;其二为寺院南沿文峰路的餐饮文化带。一点,即以古运河碑记为城市景观节点而放大的鉴真东渡文化纪念广场,设有鉴真大师纪念碑、鉴真像、东渡船等。

      对于这个规划,能度法师比较满意。他认为,规划中很好地保护了古塔,又延续了古塔文化,同时举行各种文化活动,形成了“活”的纪念空间,使古老文风得以延续。

      据了解,文峰寺开发工程还将征地30亩,修建藏经楼、安养院、居士精舍、多功能讲堂以及综合办公楼等一批建筑。沿古塔街将修建法物流通一条街以及素斋馆,紧邻古运河修建东渡广场。届时,文峰寺将形成具有一定规模,园林式的,集礼佛、观光、文化传承为一体的宗教活动场所,将成为古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又一支撑。 记者姜涛

      【新闻附件】

      扬州硕果仅存的古塔

      文峰塔从明代走到今天,殊属不易,历经劫难。

      文峰塔为七层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宝塔,塔身青砖青瓦,下为砖石须弥座,底层回廊围绕,二至七层为挑廊做法,塔顶为八角攒尖屋顶,通高44.75米。远处眺望,文峰塔既玲珑又雄伟,体现了中国古塔建造的高超技艺,是目前扬州市所有寺院中唯一的一座古塔。

      文峰塔下为文峰寺,寺门朝西,面临运河。这里古称三湾子,运河进入扬州这一地段,有三湾以蓄水势,人称“三湾抵一坝”。文峰塔建在这里,自然成为进入扬州的显著标志。而塔上的灯龛,亦起到了航标的作用。由明及清,粮船盐艘皆由塔下经过,帆樯林立,盛极一时。从此,这里便改称宝塔湾。现今,文峰寺的门前尚立有碑石,上书“古运河”三字,以记录历史盛况。唐代高僧鉴真和尚第二、四、六次东渡,都是由此解缆入江。清代康熙、乾隆皇帝数次南巡,也从这里经过,李豫写《文峰塔》有“康乾南幸六龙出”诗句便是佐证。

      据了解,清康熙七年六月(公元1668年7月25日),山东郯城发生了有记载以来最大的地震,震级达8.5级,波及扬州,文峰塔塔尖倾倒坠地。次年天都闵象南捐资修葺,得良材一株,将塔尖增高一丈五尺。

      其实,在文峰塔建成后的明天启三年(公元1623年2月10日),扬州也曾发生过6级地震,震中即在扬州。文峰塔虽经历了严重的地震灾害,仍巍然耸立。

      【相关链接】

      文峰塔历次修整记录

      市佛协侯彪副会长谈起文峰塔历次大修过程如数家珍,他说,对文峰塔保护的反复过程,正是人们对文化遗产重新认识和敬重的过程。

      1957年9月,扬州市人民政府对文峰塔进行修整,并重建了塔院廊房,被确认为省级文保单位。1961年5月再次修整文峰塔,将塔围木栏改为混凝土石栏,致使古塔风貌受损。1962年,文峰塔因两次修整改变了文物结构,由省级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1979年12月,文峰寺交由扬州市园林部门管理修缮,1980年10月辟为文峰公园。1996年,文峰塔经扬州大学抗震勘察测试,虽发现多处隐患但总体抗震性能仍令人乐观。2001年,文峰寺批准为对外开放佛教寺院,并于同年7月12日正式开放。自2002年7月始至2003年1月,文峰塔经过五个月的大规模修建,校正塔身,撤除所有的水泥构件,恢复木结构原貌,新增了佛像。至此,文峰塔始复旧观,还原了历史本色。至2006年6月10日,文峰塔重新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      这期间的1998年4月10日与1999年4月14日,扬州市人民政府曾两次作出会议纪要,同意将扬州第五中学内原万寿寺天王殿、藏经楼、戒台等古迹撤卸移迁至文峰寺修复,实行异地保护。万寿寺始建于唐代,初名东隐庵。清咸丰三年(公元1853年)万寿寺毁于兵火,后历经十多年的修整,寺景日渐兴旺。光绪二十九年(公元1903年),寂山入京迎请全藏经乘,得《大藏经》一部计7000余卷,但至1992年遇火全部被毁。1949年,扬州师范学校迁入万寿寺。1952年,僧人陆续离寺,佛事渐衰。

      2006年7月24日,天王殿在文峰寺奠基,标志着文峰寺和万寿寺合二而一工程进入正式实施阶段。此次重建,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,征地共计30亩,修建大雄宝殿、天王殿、念佛堂等建筑。天王殿将按扬州天王殿传统样式,建成明代风格封檐硬山、全木结构的大殿,并与大雄宝殿、戒台、藏经楼同处一条中轴线,与文峰塔顾盼生辉,文峰寺也由此将历史拉得更加久远。